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太保集团总裁傅帆:市场利率中枢现下移趋势,保险公司如何未雨绸缪

CF40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20-11-10

为深入研判疫情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把脉新经济发展机遇,力争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10月23-2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将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

在金融开放、金融科技、资产管理三大议题之下,本届外滩金融峰会将举办4场全体大会、6场云会场和3场闭门研讨会,用丰富的会议形式和前沿的讨论角度推动交流沟通。➡️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进入倒计时,框架议程率先揭晓

中国太保集团(CPIC)是外滩金融峰会组委会创始成员。在峰会召开前夕,太保集团总裁傅帆接受CF40研究部独家专访,就长期护理险、养老金第三支柱、险企数字化转型、信用风险管理及资产配置策略等当前保险业的关键问题逐一解读。


傅帆 资料图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全球金融市场波动频发,信用风险暴露加速,国内市场利率中枢出现下移趋势,叠加疫情冲击下保险公司负债端陷入负增长,保险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本次新冠病毒对保险业的整体影响将明显大于非典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导致的人际接触大幅减少,严重影响新保业务的增速,导致业务价值增长受影响较大。”傅帆表示。

但他也同时强调,疫情之下,保险行业迎来新的机遇。

以下为专访全文——


Q1:近期,“长期护理险”上了热搜。《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结合此前长护险试点实践,您对构建长护险制度政策框架有何建议?在长护险领域,商业保险公司如何更好发挥作用?


傅帆长期护理保险自2016年启动试点以来,进展顺利且初现成效。考虑到长护险制度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国家医保局、财政部总结既往经验,印发扩大试点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长期护理保险独立险种的远期规划,在参保范围、保障人群、筹资模式、待遇支付、经办管理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为进一步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目标夯实基础。

随着制度的深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❶ 参照基本医保设置目录清单,进一步明确保障内容和范围;

❷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标准、长期护理需求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体系;

❸ 强化与其他委办部门的保障衔接,基于个体的实际需求,形成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

❹ 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立法,为覆盖全民奠定法律基础。

在长护险领域,商业保险公司应致力于更好发挥作用——

首先,通过承接政府长期护理保险项目,积极发挥社会力量服务社会民生的作用,补充经办人力,提供技术支持,引入社会资源,促进长护险政策高效落地、精细管理、可持续发展。

其次,作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主要参与方,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发商业长护险产品,做好与政策性长护险的补充和衔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长期护理保障。

再次,商业保险公司通过深耕大健康大养老领域,以服务新时代美好养老生活为使命,为参保人员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延缓失能,延续长者的自立生活;投资养老社区,助力养老护理生态向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为长者提供品质养老的完美体验。


Q2:养老金第三支柱在我国始终发展缓慢,您认为原因有哪些?如何加快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


傅帆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金第三支柱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所关注的重点。2018年5月,保险业在上海、福建、苏州工业园区三地率先试点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进入崭新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23家保险机构已推出60多款产品。

中国太保是最早参与行业税延养老保险研究的保险机构之一,政策发布之初就签发了全国首单税延养老保险,并发布综合解决方案;试点期间税延养老业务管理规模以及C款产品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保持行业领先,持续为个人客户创造了安全稳健的投资回报。

相较于第一、二支柱,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本身起步较晚。第三支柱建设是一个全方位、跨部门和行业、多层次的体系工程,相信在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第三支柱建设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为加快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建议可在风险保障和长期储蓄功能的基础上,尽快扩大税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通过税收制度改革和各类支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提升参与率。

中国太保作为先行先试的一员,也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做好投资、产品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强化养老金的长久期资产匹配,打造更多符合个性化、多元化养老需求的产品,提供精细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同时更好地开展养老金融教育,持续助力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


Q3:在您看来,新冠疫情对保险业带来哪些挑战与机遇?


傅帆:本次新冠病毒对保险业的整体影响将明显大于非典疫情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导致的人际接触大幅减少,严重影响新保业务的增速,导致业务价值增长受影响较大。

但疫情也激发了客户风险保障意识的增强,客户对各类保险产品的关注度和购买欲都在提高,尤其是对健康险产品和健康服务的关注。在今年新冠疫情得到稳定控制后,5月份全行业健康险月度保费同比增速分别达到309%,大大高于往年同比增速。多家险企在线医疗平台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其中,太平洋产险联合微医互联网医院推出在线免费义诊,太平洋寿险联合“妙健康”推出全国免费10万家庭视频医生月卡赠送活动,服务种类包括就医指导、轻重症咨询和健康管理指导等多项内容。

疫情还促进客户形成在线购买保险和使用保险服务的习惯。非典时期的保险业正处于营销、银保等传统渠道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互联网业务基本为零。

本次新冠疫情促使消费者更多地接受线上保险服务,加速保险消费者线上操作习惯的培养,同时也使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互联网中介渠道从中受益。


Q4:您如何看待低利率环境下险企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此外,在疫情冲击、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信用环境也比较严峻,您如何看待险企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险企如何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以应对这些风险?


傅帆:随着疫情全球蔓延及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严峻威胁,我国将进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叠加国内宏观经济处于债务高峰的现实情况,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市场利率中枢有逐步下移趋势,给保险资金配置带来较大的投资压力。

因此,保险公司有必要未雨绸缪,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的协调与联动,做好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工作。同时,有必要在市场供应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国债、地方政府债等长久期资产的配置,以控制由于资产负债久期错配带来的投资风险,适当加大权益类资产,股权、不动产等另类资产的配置,以寻求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水平。

此外,保险公司还应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联动机制,在负债端科学合理地管控负债成本和负债久期,通过降低负债成本刚性,事实上降低负债久期,例如提高分红、万能险产品占比,或考虑推出投连险业务。

从保险资金的特性来说,对安全性和可预期的收益的追求是我们的主要投资目标。在疫情冲击、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信用环境确实较为严峻。

作为长效投资主体,保险资金在选择债权投资标的时应谨慎选择成熟、稳健、符合政策引导、具有长效价值的融资主体或项目,不断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所持有的各类型、各行业、各主体的信用类资产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控,争取通过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获取信用利差。


Q5:太保集团为何决定设立一家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太保金融科技公司将如何赋能保险业?


傅帆:今年7月,太保集团宣布将全资设立太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太保金科),注册资本为7亿元。太保金科的设立,是太保集团在科技领域布局的重要举措。

太保集团设立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需求:

首先是顺应整个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金融科技正在成为推动保险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科技的定位,正从对业务的支持转化为引领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要素来看待。

其次,从外部环境来看,去年9月6日,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明确鼓励持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同年9月,央行上海总部也颁发了类似的文件。

最后,太保设立金融科技公司,简单来说可以激发三个活力:一是通过设立市场化的主体激发组织活力,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是通过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激发科技人才的活力;三是加大对数据核心生产要素的配置,激发数据的活力。

近年来,包括太保在内的不少保险企业均成立了专业的科技子公司,以推进科技服务整体价值创造。太保未来发展和价值增长,一定跟公司的科技步伐紧密相关。在中国太保转型2.0的规划中,“数字”是五大关键词之一——加大科技创新供给,进一步探索利用保险科技将市场需求快速转化为解决方案,优化敏捷响应机制,为一线部门赋能,促进传统保险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让创新科技真正成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支撑。


Q6:今年,上海首次跻身国际金融中心前三,排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您认为其核心优势或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存在哪些短板?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能力以更好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傅帆:19世纪属于欧洲,20世纪属于美国,而21世纪属于亚洲。中国及亚洲经济体的崛起,为上海建设覆盖亚洲、辐射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亚太地区已经赶上并超过了欧美,成为全球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经济板块。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支撑上海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最根本和持久的动力。其次,上海在金融市场发展和体系完善等方面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积累,从国际金融中心的排名和金融市场规模上都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关注点。再次,上海已经有了一个试行多年的金融基础和风控体系基本完备的自贸区。

但是,上海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尚有明显差距:

一是金融市场开放度不够,与国际市场联动有限;

二是受制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市场结构和产品尚不完备,对金融产品的定价权和影响力都比较欠缺;

三是金融服务水平不够高、功能不够强,还无法很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是缺乏充分的竞争和创新,以及高端金融人才比较短缺等。

从国家层面的定位看,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要把保险业的发展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看待。特别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统性风险正在加大。因此,风险防控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保险业要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实施联动发展,为国家战略、上海经济发展大局保驾护航。


Q7:您对本届外滩金融峰会有哪些期待和寄语?


傅帆:祝外滩金融峰会越办越好!发挥论坛的前瞻性视野和金融前沿探索优势,为国内外金融界、学界和商界搭建交流与研究合作平台,成为世界看中国和中国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

2020年10月23-2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联合各组委会成员机构将在上海召开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

峰会坚持“非官方”、“国际化”、“专业化”定位,聚焦金融开放、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议题,通过高水平的思想碰撞与观点交锋,分享真知灼见,以对话推动共识,以共识推动合作,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再出发。

为保障可持续发展,外滩金融峰会设立组委会,组委会是峰会的最高决策机构。峰会组委会主席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担任,执行主席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担任。

目前,已有包括英国第51任首相托尼·布莱尔、美国第70任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欧洲央行原行长让·特里谢、桥水掌门人瑞·达里奥、高盛集团总裁约翰·沃尔德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在内的80余位全球财经领袖确认出席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

今年,峰会公开环节还将在新浪、百度、凤凰、全景、腾讯、搜狐、澎湃、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财联社、中国财富网、中国网、网易、新京报、今日头条、抖音等16家平台全程直播。

扫描下方二维码,持续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微信公众号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直播地址和完整议程。

CF40微信公众号

SFI微信公众号

戳下方链接

了解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更多亮点!




责编: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